科右中旗中等职业学校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培养方案
科右中旗中等职业学校
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培养方案
专业代码: 012700
专业类型:农林牧渔类
执 笔 人:金初一
审 核 人:吉日木图
2019年8月
目 录
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人才培养方案
一、专业名称(专业代码)
专业名称: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(012700)
二、入学要求
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
三、基本学制
基本学制3年。
四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,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,掌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,能从事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、装配、检测、使用、维护、营销、技术服务、农业机械推广以及设施农业技术应用等工作,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,能胜任生产、服务、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五、职业范围
专门化方向 | 职业(岗位) | 职业资格要求 |
农业机械运用 | 拖拉机驾驶员 联合收割机驾驶员 农用运输车驾驶员 农机修理工 | 拖拉机驾驶(四级) 联合收割机驾驶(四级) 农用车驾驶(四级) 农机修理工(四级) |
农业机械维护 | ||
设施农业技术应用 | 维修电工 装配钳工 焊工 | 维修电工(四级) 装配钳工(四级) 焊工(四级) |
农业机械营销 | 营销员 | 营销员(四级) 农机修理工(四级) |
注: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,任选一个工种,获取职业资格证书。
六、人才规格
(一)职业素养
1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、职业素养、竞争和创新意识;
2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;
3、具有良好的责任心、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;
4、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、团队协作能力;
5、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;
6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能力;
7、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;
8、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、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。
(二)专业知识和技能
1、行业通用能力:
①识读图样能力:具有识读中等复杂机械零件图、装配图,电气原理图、接线图,液压、气动系统图的能力;具有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和电气图样的能力。
②工量具及仪器仪表选用能力:具有常用机械加工工具、量具、刀具选用的能力;具有常用电工、电子仪器仪表选用的能力。
③材料及元器件选用能力:具有常用金属材料的选用能力;具有识别和选用导线、低压电器、传感器及常用电工电子元件的能力;具有选用常用液压和气动元件的能力。
④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力:具有识读常用农业机械设备技术资料的能力;具有操作常用农业机械设备的能力;具有维护和保养常用农业机械设备的能力;具有农业机械设备常见故障排除的基础能力。
⑤农业机械设备维护、维修的能力:具有识读各种农业机械使用手册的能力;具有手工制作简单机械零件的能力(初级);具有制作简单电子产品的能力;具有简单农业机械装调的基础能力(初级);具有常用液压、气动系统装调的基础能力;具有保养各种农业机械的能力;具有维修各种农业机械的能力,焊接技术维修。
(2)职业特定能力:
①农业机械运用:具有拖拉机驾驶的能力(四级);具有联合收割机驾驶的能力(四级);具有农用运输车驾驶的能力(四级);具有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检查、分析的能力;具有农业机械调整的能力。
②农业机械维护:具有农业机械维护保养的能力;具有农业机械装配、检测的能力(钳工四级);具有农业机械维修的能力(农机修理工四级)(焊工四级);具有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检查、分析的能力;具有对农业机械实施简单改造的能力(钳工四级)。
③设施农业技术应用:具有编制和实施电气安装工艺的能力(电工四级);具有设施农业装备调试的能力;具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在设施农业装备中应用的能力;具有设施农业装备安装和故障排除的能力(钳工四级)。
④农业机械营销:具有农业机械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能力;具有农业机械营销的能力(营销员四级);具有农业机械装调、运行的能力(农机修理四级);具有农业机械售后服务的能力。
(3)跨行业职业能力:
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。
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。
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。
七、主要接续专业
高职:
1.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
2.机电一体化技术
3.汽车检测与维修
4.车辆工程
5.焊接技术及自动化
本科:
1.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
2.机械工程及自动化
八、课程结构
九、课程设置及要求
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。
公共基础课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课、文化课、体育与健康、物理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。
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课、技能课,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,含校内外实训、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。
(一)公共基础课
序号 | 课程名称 |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| 参考学时 | |
1 |
德
育
| 职业生涯 规划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、择业观、创业观以及成才观,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,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,做好适应社会、融入社会和就业、创业的准备。 | 36 |
2 | 职业道德 与法律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》开设,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、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,陶冶道德情操,增强职业道德意识,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;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,树立法治观念,增强法律意识,成为懂法、守法、用法的公民。 | 36 | |
3 | 经济政治 与社会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》开设,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;提高思想政治素质,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;提高辨析社会现象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。 | 36 | |
4 | 哲学与人生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》开设,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,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、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,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,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。 | 36 | |
5 | 语文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》开设,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,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,提高科学文化素养,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。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,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、写作能力、口语交际能力,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。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,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。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,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,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,形成良好的个性、健全的人格,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。 | 270 | |
6 | 数学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》开设,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。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、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空间想象能力、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。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、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。 | 270 | |
7 | 英语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》开设,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,培养听、说、读、写等语言技能,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;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,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,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提高自主学习能力;引导学生了解、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,培养正确的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。 | 144 | |
8 | 计算机应用 基础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》开设,使学生进一步了解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,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、办公应用、网络应用、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,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。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,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、处理信息、分析信息、发布信息的过程,逐渐养成独立思考、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,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。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,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,自觉抵制不良信息,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。 | 144 | |
9 | 自然科学基础 | 本课程综合了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基本知识,引导他们对科学与生活问题的探索 | 36 | |
10 | 体育与健康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》开设,树立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、体育技能和方法,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,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、增强体能素质、提高综合职业能力,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、能力与习惯,提高生活质量,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。 | 144 | |
11 | 公共艺术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》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。 | 36 | |
12 | 历史 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》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。 | 72 |
(二)专业技能课
1.专业核心课
序号 | 课程名称 |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| 参考课时 |
1 | 机械制图
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| 90 |
2 | 机械基础
| 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| 162 |
3 | 电工电子技术 与技能
上一篇:羊肉火锅加盟的市场前景 |